党报新媒体变身“时政网红”四秘诀

2021-02-10 14:12 来源:中国记协网

  长安街知事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拳头产品,其核心栏目“政事”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时政新闻品牌。该栏目秉承“提供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脑补有趣有料的政治常识、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这一价值观,努力在时政领域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视角。2020年,“长安街知事”荣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凭着一股“韧劲”续写着它的传奇。 

  “长安街知事”荣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作为北京日报新媒体荣获的第一个中国新闻奖,它体现了北京日报社近些年矢志不移坚持融合发展的成果亮点。

  可以说,这个栏目一出生,便风华正茂。自2014年11月创办至今,“长安街知事”以党报新媒体、时政网红的身份杀出重围,在报纸之外延伸党报的新使命。其中,主要把握了四组关系:

  速度与深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想传得开、传得远,要如何在速度与深度之间抉择?

  2019年7月22日上午9时53分,“长安街知事”推送《卸任外交部发言人后,陆慷新职务公开,华春莹接棒》一稿。此前3分钟,外交部官网“组织机构”栏目刚刚完成更新。报道发出后便引发全网转载。

  类似案例多次出现后,有人质疑,“长安街知事”是不是有大量内幕消息?其实并没有。知事现有4位采编人员,多数时间,记者也需要耐着性子,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中寻找蛛丝马迹,做出预判,提前预制深度内容,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第一时间提供有效供给。

  犀利与克制 

  犀利与克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付出巨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为了推卸抗疫不力的责任,无视中国的贡献,屡屡发起舆论攻势。

  2020年4月,“长安街知事”推送文章《美国悍然发动6大舆论战,直指中国!》,梳理总结美国抛出的“中国隐瞒论”“中国误导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劣品出口论”“口罩外交论”等6大论调,词锋犀利。几天后又推出姊妹篇《你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假美国》,文章抛出设问:在美国,为什么检测新冠病毒举步维艰?为什么应对疫情混乱无序?为什么面对质疑只知到处甩锅?之后抽丝剥茧地阐明:原来,疫情打碎了这块棱镜——这么多年,你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假美国。

  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主编郭涛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分享创作感受。

  面对美国的歇斯底里,“长安街知事”并未试图在舆论场上与其对骂。我们深知,国内舆论场,我们面对的不是白宫,而是国内读者。即便是外宣,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媒体的责任也不是挑拨对立情绪。保持克制,是为了让读者看清真相,更好地团结民心,服务大局。

  心态与底线 

  长期以来,“长安街知事”报道的主要出发点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全面”,其中又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为纲。但是,如何让负面新闻不衍生出负面报道?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在落笔痛斥落马官员“忘记初心”时,文章作者何尝不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初心何在?一味猎奇、渲染丑恶,虽然会攫取大把流量,但绝不是社会主流。只有警示教育、刮骨疗毒,才是党报新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时应守住的底线。

  正气与正能量 

  “长安街知事”涉及的敏感题材很多,但我们破题的思路是引导公众消除戾气、弘扬社会正能量,相比10万+、100万+的阅读量,显然前者更能体现媒体的存在价值。

  北京日报社有16字报训,最后4个字是“创新制胜”。我理解,一是内容的创新,二是形式的创新。

  内容方面,我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从最初专注于时政报道,到现在热点、时事全覆盖,开展一次面向读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形式方面,我们从“一支笔”,全员转型为能采、能写、还能拍的“多面手”。2019年我们拍了《外交密档》,2020年拍了《京心助梦》。这些创新作品,让长安街知事这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仅2020年1月至10月,微信平台10万+文章超过2000条。截至到2020年11月,长安街知事全网订阅用户数已超2500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长安街知事”将继续在融媒体发展的洪流中积极作为、勇于开拓,再创佳绩。(郭涛)

(责任编辑: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版权所有京ICP备1703524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691号Copyright 2012 Chinatrad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经济传媒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