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东:每日经济新闻的“AI化+视频化”转型

2023-08-14 12:09 来源:“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神经网络、ARVR的技术迭代、元宇宙世界、虚拟主持人、大模型等,都与AI发展密不可分。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呈现出智能化发展的趋势。AI技术正在改变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从而导致媒体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革,甚至催生了新的媒体业态。[1]

  随着5G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演进,视频更是深度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包括小视频、直播、电商等各种形式,都在推动大众的生活习惯和内容生产方式向视频化转变。有报告指出,中国正在步入一个被定义为视频社会化时代的新阶段,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视频社会化的开端。[2]

  相较于纯文字,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无疑能更直观、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因此,面对AI的崛起和视频化的潮流,传统媒体如何积极接纳这些新的趋势,实现新的内生式增长,以及如何探寻一条新的转型之路,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每日经济新闻转型核心战略

  (一)基于全面覆盖上市公司报道的AI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下文简称每经)作为长期专注于上市公司报道的主流财经媒体,面对上市公司数量的迅速增长,从3000家到4000家,再到现在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和资讯的数量也在增长,即便很资深的专业记者每天的报道数量也很难超过5家。如何使报道全面覆盖整个上市公司?创新的思路是:能否借助AI技术实现对5000家上市公司的全面报道?能否利用AI监控所有类型的公司公告,解决记者的监控盲点,提升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判断力和指挥效率?

  由此,每经将2020年定义为技术转型元年,启动AI战略项目,以AI写稿为基础,当年初步完成了AI快讯系统。相关的实施流程如下:

  1.5000多家A股公司AI秒速全覆盖

  2020年,每经启动AI战略项目,建立AI项目组,与科技公司进行协作,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出一款全覆盖5000多家A股公司的每经AI快讯。该产品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每天上千条上市公司公告人工撰写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过去公告小组记者人工采写上市公司公告,每天人均不超过10条。而20205每经AI战略的应用场景每经AI快讯正式上线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AI的自动化监控和写稿,配合人工审核,在不增加采编人员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所有 A股上市公司资讯的全覆盖,形成包括公告、交易、数据、互动易等260多种类型的资讯,每条公告可以在几秒内生成并经过人工审核,日均发布量近千条。

  2.重塑采编流程,采编效率大幅提升

  每经AI快讯系统重塑了每经的采编流程。之前模式是:记者和部门主任主要依赖网络或手机来不间断监控新闻线索,工作时间长效率也低;而现在,这些任务由AI来完成,不仅实现了新闻线索的全监控和全覆盖,AI系统还能初步判断资讯的新闻级别,只有被认定为重要的公告,才会被同步推送给记者和部门负责人,以供他们进行重点研究和深度调查。

  这样,记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专业、深度的稿件中。这种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二)基于用户需求的每经视频化转型

  1.视频的优势和特点

  据统计,截至2020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中国网民对网络视听服务的使用率为95.4%。在各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88.3%[3]截至2021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8.88亿,首次超过网购用户的8.12亿规模、游戏用户的5.09亿规模,成为全民青睐的传播形态。

  短视频的用户不仅多,而且增长快,用户忠诚度也高。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20分钟,远高于其他类用户。新网民中,20.4%的人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就是短视频,近90%的网民会刷短视频。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而从平台数据看,截至20226月,微信视频号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8.2亿,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数量分别为6.8亿和3.9亿。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人们的媒体消费时间开始转移。而且,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对于习惯了这种高度互动的用户来说,传统的文字媒体的被动式信息接受方式会显得较为单调。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更加直观、快速且富有吸引力,这也改变了人们的内容消费习惯。

  2.2021年上线首个全流程无人化视频直播系统——每经AI电视

  2021年,为了顺应资讯视频化的趋势,提升财经资讯可看性与传播维度,每经定义该年为视频转型元年,开始研究如何以海量的每经AI快讯为基础,开发出围绕AI快讯的财经视频产品。

  在文字类财经资讯已实现AI全覆盖的基础上,每经通过智能制图、自动化动效、视频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文字转视频的AI化,并构建了虚拟主持人与全天候直播流的形式,通过AI自动播控系统,于202112月成功上线了国内首个全流程无人化AI驱动的视频直播系统——每经AI电视,实现7×24小时视频播报财经新闻,构架了每经文字+视频的全平台内容传播矩阵。[4]

  (三)雨燕智宣——AI+视频化相结合的创新

  对于媒体,特别是传统文字媒体,每天有大量记者撰写的文字稿件。如何将文字稿件快速转化为短文或摘要,并快速制作成视频,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022年,每经开始研发由AI驱动的短视频生成系统。当年12月推出了雨燕智宣——AI短视频自动生成平台,实现了从文字创作到媒资智能匹配,再到短视频自动生成,最后到多平台一键分发的全流程AI化。

  通过雨燕智宣,每经完成了所有文字稿件的全量视频化。所有部门编采人员都能参与短视频制作,并搭建了包括城市、金融、地产、汽车、券商等多个垂类视频号。通过雨燕智宣试运行,每经视频号和抖音号的日均播放量环比增长了143%17%;日净增粉丝数环比增长超过70%。视频矩阵覆盖了16个垂类,日产达到了200条,产能相比之前实现了十多倍的增长。

  (四)每经的战略线

  总结归纳上述路径:从2020年,每经技术转型元年,启动AI战略项目,以AI写稿为基础,完成AI快讯系统;2021年,每经视频转型元年,以新闻可视化+虚拟主持人,上线每经AI电视。每经的战略线非常清晰,转型的核心就是聚焦“AI+视频化

  2022年是每经的平台重构运营整合年,重新开发了每经的App,优化了网站,成立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成功推出雨燕智宣系统。

  2023年是每经的媒资库建设年,开始搭建以上市公司为主、城市经济运行场景等多维度图片与视频素材为基础的智能媒资库。

  (五)核心战略初见成效

  近四年的持续深耕和不断探索,每经始终坚持“AI+视频化核心战略不变,逐渐取得一些成果,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媒体同仁、高校智库等多方面的认同。

  每经AI战略项目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每经AI战略项目组团队荣获“2021年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加持每经AI视频的每经全媒体传播矩阵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同时,每经AI电视入选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与新浪AI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1-2022)》十大年度案例。

  2022年度全国报刊传媒经营工作金推手奖评选中,雨燕智宣视频全流程 AI 解决方案”“中证每经上市公司品牌价值100指数荣获媒体案例;每日经济新闻荣获优秀单位;每经App荣获优秀品牌新媒体:相关论文《从品牌价值榜到品牌指数:财经媒体如何引领价值投资》荣获理论创新奖。

  (六)守正创新,坚持内容为王

  每经坚持核心转型战略“AI+视频化的同时,一直秉持新闻决定影响力的理念,围绕内容为王,在新闻端不断发力。

  每经各部门的核心记者、编辑,以专业、深度、故事、传播的新闻逻辑,精心打造每经头条”IP,专访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长500+,对话全球顶尖智囊100+

  推出聚焦区域经济、城市发展领域的知名IP“城市进化论微信公众号,影响触达关键少数,长期位居澎湃号政务榜单TOP3

  每经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提问部长,仅最近4年,采访副部长级官员超过50位。从2012年起,连续12年推出百名企业家建言全国两会大型报道,传达基层企业家心声和建议。《ofo迷途》《校园贷死灰复燃系列调查》《海南整治人工岛调查》等报道,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

  此外,每经官方微信一直居于同行业前十,财富榜前三;官方微博是财经第一大V,用户数4800+。视频方面,每经抖音号稳居财经官媒TOP5;每经视频号粉丝量突破190万;居财经垂类媒体TOP1;每经AI电视周均观看人次1900+N小黑财经是每经孵化的一档专注投资理财的垂类优质短视频财经脱口秀节目,已成为短视频财经资讯类KOL排名前10的标杆IP,全网粉丝千万,播放量超50亿。

  截至2022年底,全媒体用户数达1亿+,年度总阅读量超360亿。

   二、大模型的出现、冲击及应对

  传统视频生产有其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性。制作视频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根据内容,挑选合适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剪辑,这个过程既耗时又耗精力;二是配音、配乐和封面制作等,也耗时耗力。同时,尽管传统媒体每天都有大量记者撰写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并不符合短视频需要的数百字的视频文案。如果要手动转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短视频的AI化和流程化变得极其困难。

  如何将文字稿件快速转化为简洁的短文或摘要,并且能迅速制作成视频,仍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到了2022年底,OpenAI发布了ChatGPT3.5,这种通用大模型的出现,以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正好解决了视频文案生产的难题。

  利用大模型,我们可以迅速将长文本提炼成数百字的视频文案,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生成不同的文案。将大模型的能力接入每经2022年推出的短视频AI生成平台雨燕智宣后,除了视频文案撰写、改写之外,还将利用大模型技术提供风格化文本写作等高阶功能,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内容创作的需求。此外,大模型融合AI绘画技术,能将海量AI媒资补充到媒资库中,显著提升媒资库的深度和广度。

  (一)大模型带来的机会

  自从ChatGPT3.5推出,大模型以自然语言与机器智能交互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门槛,其出现的智能涌现泛化能力更是让人们看到通用人工智能普及化的曙光。

  在海德格尔的媒介即语言、曼诺维奇的媒介即软件基础上,大型语言模型之后的媒介理论变革可以进一步通过媒介即模型来阐明。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中,媒介即模型意味着一切软件都会被接入大模型进行改造。[5]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一场关于大模型技术的研发竞赛正在上演,截至5月末,国内已发布的大模型就达到79个。[6]

  在媒体的日常工作中,翻译、拟标题、写稿件、发微博、提取摘要、列采访提纲等普通任务,大模型都可轻松完成。

  对于媒体,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给传统媒体既有冲击,也蕴含机会。内容采编是媒体的看家本领,而这恰恰是大模型最先冲击的。大模型不仅有更快的创作速度,更高产的创作成果,更能够及时汇总各方数据信息,输出多类型的新闻内容。[7]

  对于新的挑战,传统媒体只有化危为机,通过创新和适应AI发展、人与AI协作、遵守数据隐私和伦理规定、提升品牌价值等多项措施来应对。

  另外,大模型也会给媒体业带来机会。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工作效率的提升,利用AI提高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效率;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利用AI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新的维度洞察。

  (二)大模型存在的问题

  大模型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幻觉问题。由于用于训练语言模型的大数据语料库在收集时难免会包含一些错误的信息,这些错误知识都会被学习、存储在模型参数中,就会出现幻觉问题,即大模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因此,对大模型学习样本应进行筛选和标注,准确的知识库可以非常有效地限制大模型的自由发挥

  还有专业深度不够的问题。ChatGPT的上一代版本GPT-3的预训练语料集主要由CommonCrawl数据集、Reddit链接、书籍、期刊、英文维基百科数据等组成,总体量约753 GB[8]尽管大模型的知识储备已经是海量,但依然可能面临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人的标准来定义大模型,那么它更像是一个经过通识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本科生,而不是一个在单一领域钻研已久的博士。以媒体领域为例,如果请大模型写一篇调查稿件或是一篇人物特写,那么大概率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除此之外,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安全非常重要。比如,三星就曾发生使用ChatGPT导致机密数据外泄的事件。[9]

  综上所述,无论是减少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还是专业深度不够的问题,抑或是数据安全的问题,训练基于行业和公司数据的垂类模型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

  (三)垂类大模型训练

  为了使人工智能真正规模化落地应用,需要对应用行业有深度的理解,并找到真正理解行业场景和关键痛点的人来操作。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垂类大模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长尾场景的各种需求,尤其是边际成本和碎片化问题。[10]

  如何训练一个专门化的垂类大模型?根据行业经验,主要步骤包括:选择一个性能优异的基础大模型;整理并标注私有知识库;将私有知识库注入基础大模型中;对大模型进行微调;测试并部署垂类大模型。

  模型训练的三大支柱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它们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其中,数据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因为模型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垂类大模型的开发将大大减少幻觉问题,一个定位为媒体专家”“财经专家的垂类大模型将能更好地完成各类媒体相关任务。

  每经的小切口战略是垂类大模型的典型应用。近20年来,每经一直深耕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券商、基金、银行、保险、房产、汽车、TMT等细分领域,不仅完成了大量深度报道,还定期发布包括绿色周报、IPO(首次公开募股)、航空、快消、电商、房产的专业报告和数据分析。每个行业都有对口的记者、编辑,甚至研究员,每经拥有大量翔实的经济、金融、上市公司各类数据,正在尝试垂类大模型训练的探索。在对其数据进行清洗标签化后,可以对基础大模型进行微调,从而训练出适合每经自身的垂类大模型。

  对于记者而言,垂类大模型可以成为他们强大的AI助手: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写稿时搜索资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另一方面,无论是新手记者还是资深记者,都能获得行业全景图式的高价值信息,帮助他们成为专家型记者,撰写出更专业的报道。

   三、四位一体的内涵逻辑关联

  如上文所介绍,雨燕智宣是每经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垂类大模型训练输出高质量文本、媒资库智能匹配、短视频自动算法合成,到多平台一键分发的全流程自动化AI短视频生成平台。

  雨燕智宣以极简式操作为特征,记者编辑通过短暂学习,就能掌握从文本创作,到视频生成,最后到一键分发全流程操作的能力,标志着短视频制作进入AI化、极简化时代。

  雨燕智宣推出后,已推广至全国多个媒体和融媒体中心、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等领域。20余个细分场景实现了商业价值变现和转化,全客户日生产视频总量超2000条,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

  通过训练的垂类大模型文本生成系统能够输出高质量文本,优秀的文本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智能媒资库是系统的资源核心,并且与文本输出高度关联,实现文本生成和智能媒资库的关联标签化,并能同步匹配专属化和情感化标签类别;短视频自动算法合成是系统的智能中台,与智能媒资库一起决定了视频生成的质量;多平台一键分发是系统的传播工具,助力视频展示到更多用户平台。

  (一)垂类大模型完成高质量文本输出

  通过接入各类大模型和基于强化学习的模型调优,雨燕智宣能实现高质量的文本自动生产。无论是对专业领域的深度解析,还是日常话题的轻松讨论,雨燕智宣都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提供多平台自适应视频文本创作能力。特别针对垂类大模型的训练,形成的标签体系与智能媒资进行匹配,让专业的记者在细分小切口领域得以深入贯通。

  依托每经的采编能力,结合大模型工具进行多场景适配的针对化训练,AI创作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文本需求,输出视频号、微博、快手、抖音、小红书等不同平台的语言风格,或是撰写新闻、生成快讯、提供PPT文案。

  (二)标签化、专属化、情感化的智能媒资库

  每经智能媒资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系统,与垂类大模型文本输出系统标签相匹配,并具有专属化、情感化特性。在媒资储存和调用方面,智能媒资库通过智能标签,对数万条视频、图片等通用型媒资实现精准管理。

  通过每经自研媒资匹配算法的情感识别模块,智能媒资库能根据文本情绪提供最合适的画面、视频、背景音乐以致TTS(从文本到语音),达到视频效果与文本情绪贴合、取向统一。

  (三)短视频自动算法合成系统

  短视频自动算法合成系统是视频生成的核心,其基于自研视频合成与动效技术,向前连接文本内容生成,向下获得媒资库支撑,这一过程中,实现包括视觉模板选择、虚拟人角色和风格选择、声音语调语气调整等多个灵活化、个性化的效果呈现。

  雨燕智宣可以轻松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智能匹配,并利用自动化、分布式渲染引擎,秒级生成高品质的AI视频,从根本上解决视频制作困难、速度慢、图片视频不足等问题,让用户更专注于内容创作。

  (四)一键式的全平台分发

  视频制作完成后,雨燕智宣通过高可用、高并发的算力服务架构,一键分发到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多个视频平台,提高内容传播效率。

  雨燕智宣还融合了数字人、虚拟声音、元宇宙应用场景等模块,这些创新功能让视频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在研发雨燕智宣的过程中,每经取得了包括蛛网新闻选题系统、新闻权重推荐调优算法线索监控系统、视频文案自适应创作模块、媒资匹 配算法、生成式对抗网络虚拟人学习模型在内的相关软著和技术成果超20项,这成为核心的技术壁垒和产品护城河。

  (五)To GBC三端的应用场景

  凭借短视频AI自动生成核心能力,理论上雨燕智宣可以与所有短视频的应用场景相结合,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是三大方向。

  对于政府部门,雨燕智宣拥有贴近的应用场景。当今舆论场上的重大事件,一旦权威声音无法及时传递,就会留下流言传播的缝隙。短视频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视频又是社交媒体中最容易传播的载体,因此视频传播是传递权威信息的重中之重。雨燕智宣能以秒级速度将重要信息制作成视频,并一键发布到所有平台。此外,还可快速制作公共服务信息、便民信息视频,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雨燕智宣同样是企业品宣的得力助手。高效的视频生产力能让企业用户在不增加额外人力成本下,明显提高内容视频产量,满足视频生产量从单账号向账号矩阵升级,弥补内容缺口,并能多角度、大范围地曝光,放大品宣效果。

  同时,雨燕智宣能够为企业打造专属营销获客工具,借力短视频推广能力,打造多维度立体营销模式。

  未来,雨燕智宣还将推出轻量化版本,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让他们也能轻松拥有一键生成视频的能力,解放自媒体和个人博主的生产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抱AI视频时代。

  (六)打造专属媒资库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媒资库方面,除了公有媒资库,雨燕智宣还支持媒资库私有化,即由用户自行上传创建自己的专属媒资库,为企业图片、视频等私有媒资打上自定义标签,这将使生成的AI视频中出现更多的企业场景,生成的视频更具个性化,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雨燕智宣还将打通专属媒资库和公有媒资库。专属媒资库形成了专有的数字资产,在雨燕智宣平台上,能够实现交换、共享、变现等多种形态资产交易。这既拓展了企业的媒资库外延,也整体降低了媒资库建设成本。

   四、转型中的多重思维PK

  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大模型井喷式爆发突进,媒体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但转型也是极其艰难的过程。

  每经在转型过程中,经历了多重思维之变的PK:顶层设计与全员动员、大模型与传统编采、产品逻辑与新闻逻辑、甲方思维与乙方思维……只有通过团队不断的磨合、试水、学习、总结,才能让团队真正意识到一切媒体转型策略落到实践的基础是思维之变,即传统媒体人自上而下固有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的扬弃……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固有思维,通过点的尝试、失败、经验,到点的串接成线、线的并行成面,最终形成转型突破,并推动人员、技术、资源、场景等综合要素的重组变革。

  (一)顶层设计和全员动员的PK

  首先要明确的是,转型肯定是一把手工程,所谓顶层设计,要清晰明了。但转型的成功需要团队全体的配合和执行。为了推进AI战略的落地,每经在初期采取了创新工作与常规工作两分开的试水策略。在成果显现之后,逐渐推广至全员。

  AI战略的创新小组由公司高层和年轻骨干组成,特点是集思广益、灵活高效、容错率高,兼顾理想和现实。创新成果包括AI战略项目、每经AI电视、雨燕智宣系统、每经智能媒资库等。

  这种两分开的操作思路,为媒体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既能探索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更好地评估和调整转型方向,又能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扩张的风险,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

  (二)大模型和传统采编的PK

  大模型的价值和意义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科技创新带来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几乎所有脑力劳动的行业都感到变革来袭、压力重重,甚至引起对未来行业生存的恐慌。

  在危机面前,怎么化危为机,是每个媒体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机会只属于拥抱机会的人。人的价值、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模型难以短期替代和复刻的。

  对于采编团队,一是要坚定走出长期习惯的舒适区,敢于直面大模型时代的变革,不恐惧、不惊慌;二是需要努力学习大模型的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大模型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结合大模型的应用,为用户创作出有价值、影响行业的优秀作品。雨燕智宣也是媒体人转型的一个很好的思维转变和应用级产品;三是需要扬长避短,思考大模型不能涉及的领域,比如现场采访、深度调查和高端访谈等。

  (三)产品逻辑和新闻逻辑的PK

  产品逻辑和新闻逻辑有所不同,因为产品设计和新闻传播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产品逻辑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体验和反馈,通过系统设计、精心打磨和反复迭代来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11]

  新闻逻辑,不只是追求时效和独特内容,吸引读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舆论引导,这就要求新闻具有导向性、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AI实践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产品设计逻辑与新闻传播逻辑的差异,并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融合方式。我们实现了更精准、更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并通过AI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自动化生产和优化,形成了高质量、易读的新闻产品。这种融合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媒体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

  (四)甲方思维和乙方思维的PK

  传统媒体往往是甲方思维,即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更多地以我为主、从我出发,而忽略了用户需求和体验,也缺乏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挖掘。

  而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乙方思维。乙方思维是产品思维、服务思维、市场思维、合作思维,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更加强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每经在AI战略中推动从甲方思维到乙方思维转变,包括从内容生产到用户体验的转变,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等。

  通过深刻的思维变革,每经推动了AI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技术、产品、服务的转型,也在实践中取得了AI技术与媒体行业深度融合的一系列成果。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媒体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每经也将继续深化思维之变,不断推动AI战略的创新发展。

   五、对媒体转型成功维度的思考

  关于媒体转型成功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主要维度来评估:

  社会责任:在转型过程中,媒体应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准确、公正和全面的新闻信息,而非仅仅追求商业利润。

  创新能力:媒体转型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这包括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以及管理创新。

  受众接受度:树立用户意识,满足受众需求,从传统的报纸和网站转向平台化、视频化、数字化的新闻消费方式,并且成功吸引更多的受众。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也需要适应媒体转型带来的变化,这包括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或调整收入结构。例如,增加订阅收入、新产品和服务费用。同时,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并在公司总收入占有相当的比例。

  以每经雨燕智宣产品为例,尽管已经实现了部分商业化并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其在公司总体收入中的占比较小,仍需大力拓展。

  2022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我们应该推动文化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将文化资源的数据采集、处理、挖掘以及数据服务纳入日常工作,将包含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相关数据转化为可追溯、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

  传统媒体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创文字、文章、评论、专栏以及图片、视频等内容,这些都是媒体数字资产的基础元素,同时也是每经的宝贵财富。因此,媒体转型成功与形成数字资产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不仅可以为媒体提供持续的内容供应,而且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为媒体提供更多维度洞察,帮助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同时,数字资产可以实现流通、交换、销售等功能。

  综上所述,是否拥有媒体自身的数字资产、同时转型收入在总收入中的较高占比,应该是衡量媒体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每经在继续打造好雨燕智宣的同时,未来要抓的重点工作。即以雨燕智宣为抓手、智能媒资库建设为核心,打造属于每经自身的数字资产,尽快实现转型收入的快速提升。(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肖勇、付克友、汤辉亦对本文有宝贵贡献)

  【注释】 

  [1]新华社"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课题组.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变革与发展[J].大数据时代,202002:68-73. 

  [2]孙冰.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视频社会化时代来了![J].中国经济周刊,2020-12-05. 

  [3]李贞.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 生活因此更精彩[N].人民网,2021-07-07. 

  [4]刘学东,肖勇.张弩.智能传播时代的媒体转型研究——基于AI电视的媒体应用分析[J].全媒体探索,202208:118-120. 

  [5]金庚星.媒介即模型:“—ChatGPT”共生自主系统的智能涌现[J].学术界,202304:72-79. 

  [6]宋宇晟.报告: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N].中国新闻网,2023-05-29. 

  [7]何向向.基于智能内容生成的新闻传播生态重塑、风险与应对——ChatGPT为例[J].传媒,202310:32-34. 

  [8]钱力,刘熠,张智雄,李雪思,谢靖,许钦亚,黎洋,管铮懿,李西雨,文森.ChatGPT的技术基础分析[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3,73:6-15. 

  [9]南博一,陈邦媛.AI狂飙突进,人类在害怕什么?[N].澎湃新闻,2023-04-05. 

  [10]赵朝阳,朱贵波,王金桥.ChatGPT给语言大模型带来的启示和多模态大模型新的发展思路[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303:26-35. 

  [11]刘学东,肖勇,汤辉.用产品思维破局媒体转型[J].采写编,202212:173-174+172.

(责任编辑: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版权所有京ICP备1703524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691号Copyright 2012 Chinatrad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经济传媒协会